首页 综合杂谈文章正文

菏泽市开发区育才明德小学 2022年一年级新生招生公告

综合杂谈 2022年08月08日 08:46 222 admin

根据菏泽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2022年菏泽经济开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菏开社发【2022】67号)文件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2022年一年级新生招生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生范围与招生对象:

学校学区内

石堂社区、孔楼社区、曹庄社区、闫庄社区、菜园刘社区以及社区内各居住小区

的2016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以户口本为准)。

凡截至2022年8月31日未满6周岁的儿童,一律不得入学。

二、招生办法: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学校招生实行“一网通办”,全部采取网上信息采集、报名、审核、录取。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需登陆“菏泽经济开发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服务平台”予以注册填报入学报名信息。具体入学条件如下:

1、优抚对象。

一是现役军人子女。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证明信、监护人身份证、军官证、户口簿等。

二是烈士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单位证明信、监护人身份证、证书、户口簿等。

三是立功受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获奖证书、户口簿、监护人身份证、立功受奖文件等。

四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人员子女。监护人身份证、户口簿、有关单位证明信等。

2、具有学区内户籍。户口簿、监护人身份证,并以户口簿上注明的住址为入学依据。

3、具有学区内房产。户口簿、监护人身份证、房产证件(房产证、不动产证、购房合同、棚改协议),购房合同同时需提供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等实际入住材料。

4、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户口簿、监护人身份证、居住证明、1年以上的正式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缴纳凭证(至2022年8月31日满一年)或1年以上工商营业执照(至2022年8月31日满一年)和经营场所产权证(或门市租赁合同)等。

三、招生程序:

本年度义务教育招生按照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网上录取的方式进行。

根据《菏泽经济开发区中小学新生入学服务平台手机端操作手册》说明,监护人通过“爱山东”APP或关注“菏泽教育”微信公众号进入平台,上传信息完成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8月13日08:30——8月17日18:00。

审核时间:2022年8月13日09:00——8月18日18:00。

录取时间:2022年8月15日09:00——8月19日18:00。

查询时间:2022年8月15日09:00——8月20日18:00。

2、报名审核。

学校通过招生平台大数据信息比对进行报名信息审核。凡是平台大数据审核合格的,不再要求另外上传证明材料;未通过大数据审核的,家长需要在审核截止日期前在招生平台补充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3、报名录取。

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在平台上按入学条件批次依次录取。

因不符合申报入学条件未被学校录取或错过报名时间的学生,8月20日——21日,在平台上补报名,学校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核、录取。

四、招生工作安排:

1、8月7日,学校发布招生公告。

2、8月13日——17日,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平台报名。

3、8月13日——18日,学校审核报名信息。

4、8月15日——19日,学校录取,发放录取通知书(平台电子版)。

5、8月20日——8月21日,未被学校录取或错过报名时间的学生平台报名。

6、8月20日——8月22日,完成未被学校录取或错过报名时间学生的入学资格审核工作。

7、8月23日——8月24日,完成未被学校录取或错过报名时间学生的录取工作。

五、注意事项:

1、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按照所属类别进行申报,网上填报信息及上传的证明材料须确保真实、准确、详细、完整。学校通过大数据信息比对或现场核查的方式确认网上报名填报的所有信息。若提供虚假报名信息或证明材料,将无法获得所申请的学位。

2、网上报名时间先后不作为安排入学的排序依据,家长可错开报名高峰时间,以免造成网络堵塞。家长首次登录平台后,需及时收藏链接,并牢记用户名和密码。

3、招生期间,家长需确保注册的手机号码联络畅通,及时接收有关信息,并根据提示修改完善报名信息。

4、未通过大数据审核的,家长需要在审核截止日期前(8月21日前)在招生平台补充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六、新生报到时间:

2022年8月29日上午8:30到校报到。

七、招生咨询电话及咨询时间:

咨询电话:13953066643,梁主任。

咨询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3:00——6:00。

菏泽市开发区育才明德小学

2022年8月5日

老胡网鲁ICP备2021033673号-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