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主要大机构前5名重仓股来看,美股要真崩盘,谈何容易?
世界第一资管公司贝莱德和第二资管公司先锋领航两家公司,持仓的股票,已10万亿美元左右的市值;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美股,在美股又主要集中在几大头部公司。
美股总市值约40万亿美元。
前5大头部公司,市值大约占20%。
前20大头部公司,超30%。
这些顶梁柱被大机构被动长线资金抱住,美股这座大厦,就像防震的框架结构高楼,可以风雨飘摇,可以扭头弯腰;但并没那么容易颠覆性倒掉。
这跟房价很相似。
房价那么稳健,说到底,背后是最大的机构群——银行被动长线资金在重仓。
银行背后,又是官方。
高个子一直在那里顶着。
房价这个天,就很难轻易塌下来。
除非银行出问题,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
或者官方出问题,比如97年的香港的英中权力交接。
撑着顶梁柱的高个子不出问题,天就不会真正塌下来。
美股真要出现颠覆性崩盘,那就意味着现有最大的持股资管机构群,要出现严重问题。
但是他们会出什么问题?
他们手上主要是长线,抗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资金;轻易并不会出现什么特别问题。
这些资金背后的投资人,不会像散户一样看着行情波动,一惊一乍,进进出出。
即便是一些正常的,大盘可能三五十个点的下跌,他们也很可能让资金在股市里安静地呆着。
一方面,即便是把资金抽出来,也可能没有更好的去处。
一方面,这些资金是陆陆续续进场,并不是全部在顶部接盘;就算是下跌50%,如果平均成本在上涨25%的水平;那实际也就相当于跌了25%。
继续买入,成本就有可能降到上涨12.5%处。
然后就会变成:
大盘越跌,成本越低,在股市拥有优质公司的份额越来越多;以后靠分红,都吃不完。
最后,股市江山,坐得越来越稳。
这算是一种什么投资?
这既不是价值投资,也不是趋势和技术投机。
我现在越来越发现,我们之前就是被教材误导了。
实际上价值投资,技术和趋势投机,都是股市不成熟的早期片面理论。
投资是战争。
战争理论相对比较成熟。
没听说谁打仗,一定要坚持一个什么风格或派别。
因为战争只讲实力,不讲个性。
要坚持个性,除非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就会为个性付出代价。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和平或坐江山,不是为了一致性的几口肉。
同样的道理。
买股票,不应该存在价值投资,技术或者趋势投机的派别说法。
战争只有一个说法:
有用没用?
还有,买股票,应该不是以追求利润为主;更不是以追求波段收益为主。
买,就是为了买。
就像坐江山,坐就只是为了坐。
坐在那里,可能会获得好多好处;也可能会丢掉性命。
但是一旦有机会坐在那里,谁也不会轻易让出去;因为换一个其他地方,可能风险更大,而希望,却更渺茫。
坐江山,也有风险。
做任何事,都有风险。
相比较而言,坐江山的风险,可以被坐江山的回报和诱惑最大限度地覆盖;干其他的,基本都没这个可能。
投资如果是奔着价值和利润去,那就很可能让自己总是学会舍本逐末。
实际上,投资应该只是奔着投资去,把该做的事做好——结果,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
关心好因,而不是果;是做任何事情的基本要求。
但是,人性正好相反:
好逸恶劳,见利忘义,避重就轻……
这些才是人最直接的本性。
投资反人性的“反”,也正是在这里。
只是,真要把这些反人性的问题,每一个角落都修行处理好;又谈何容易?
所以,投资还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
最终到达目的了,过程多艰辛,代价多大,也都会算值得
如果最终到不了目的地,过程多艰辛,或者多安逸,都没用。
这也是战争的常规思维:
主要关心的是未来的结果会怎样,而不是过程有多残酷或者有多享乐。
我们现在的投资理论,包括最权威的,相比这些战争理论,明显都不成熟完善;都是更关注过程和形式风格。
这已经误导了太多人。
因为过程和形式,很容易上手。
让每一个人都容易感觉,自己做的是对的。
等做到99.9999%,最后才发现少一颗螺丝钉;而且已经没法找到那颗螺丝钉,导弹无法发射出去。
这时候才发现,前面那些过程再完美,再有存在感,都没用;而且反而正是那些看似完美正确,却没有结果的过程,毁了自己的投资人生。
投资这玩意儿。
短期看,像搬砖一样,是知识、技能和条件的零售。
这个给人很大的误导性。
让每一个人都容易感觉:我也可以。
从长期来看,是在战场上搞发明创造,建造大厦;不但要能躲过或者承受每一颗致命的子弹,还要能最终发明创造,建出真正值钱的大厦。
最终做到了,那肯定会大富大贵。
最终没做好,楼盘卖不出去,所有投入和牺牲打水漂;那就会连搬砖的知识技能零售都不如。
这才是投资的“真身”!
它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以至于每一个人都敢向它进攻或者撤退(去做投资或者盲目不做)。
我们现在多数人做投资的不幸,就像狼一直用300万年前的简单直觉来继续对付人类,过程一直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实际却已是始终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